<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贵州:移风易俗靠大家 文明新风润民心
        发表时间:2023-03-01 来源:中国文明网

          “有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约束,村里滥办酒席的现象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逐步深入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贵阳市乌当区王坝村村民罗大森说,“以前,家里一年吃酒花销给家里带来不小负担,现在倡导红白喜事简办、其他不办,大家都非常支持。”

          移风易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贵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依托红白理事会、开展评比,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成为大家的共识。

          “德”与“法”并举破除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不仅需要宣传引导,也需要制度保障,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村规民约来保障移风易俗的实施。

          近年来,六盘水市水城区高峰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前期已经形成的村规民约“六要十八不准”基础上,组织全村七个片区管理委员会,召开群众会,将疫情防控、地灾防治、脆桃销售、联户长作用发挥等当前重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这一举措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通过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规范约束,高峰村家风学风齐头并进,乡村社会治理得到高效自治。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给大家减轻了经济负担……”步入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入村处一幅幅宣传标语映入眼帘,村委会的《村规民约》也十分醒目,这套《村规民约》不仅管住了铺张浪费的红白事,还让兴隆村推进移风易俗,劲吹文明新风。

          如今的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平原村除了环境卫生大变样,更深刻的改变在于村民们开始积极主动参与村级事务,习惯用“商量”的思维解决问题。这得益于村支“两委”创新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的系列举措。为了保证修建的设施管护好,环境卫生维持好,平原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村规民约”的模式,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和谐等制定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中来,引导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了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村规民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像春风化雨般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融进了村民的心里。

          文化志愿服务浸润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不仅需要落到实处的“硬举措”,还需要浸润人心的“软手段”。近年来,贵州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盏茶饱含着人间冷暖,一席话诉说着百家故事。遵义市赤水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以来,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实践的工作方法,抓住茶馆这一文化阵地,组建“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宣讲队。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

          为使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更有力,方法更有效,黔南州里龙里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党员群众在各村各寨积极组建“寨管委”“组管委”“红白理事会”等自管自治组织,成立“淳民风”志愿服务队。在农忙之余动员组织志愿者逐组逐户讲解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抑制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俗,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毕节市金沙县鼓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向群众分发宣传材料,讲解宣传移风易俗知识,耐心解释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陈规陋习的危害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思维,摒弃落后的风俗习惯,弘扬崇尚科学的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文化是乡村的“魂”。各地积极开展宣传宣讲、文化惠民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在空间上向“田间地头”延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着力提升乡风文明新质效。

          成效初显增强群众获得感

          随着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乡村文明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根植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原来村民操办红事白事,红事彩礼贵花钱,白事规矩多烧钱。自从有了民族团结食堂,规矩少了,一场酒席办下来,减轻了不少负担。”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介绍说。2022年9月,台江县倡导群众在民族团结食堂举行新婚宴、丧事宴席等。红光村自建成投用民族团结食堂以来,承办新婚宴、丧事宴席等活动6次,深受村民欢迎。

          开办民族团结食堂,制定食堂管理使用制度,交由村红白理事会进行统一管理。在厉行节约的同时也为村民减轻经济压力,避免了村民因为面子问题的尴尬,有效改善村中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潜移默化地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2022年5月1日,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村民罗吉勇结婚。他把婚礼设在村里的“树新风”便民利民服务广场,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的只是亲朋好友的迎来送往和真诚祝福。新娘项志美说:“简单一点挺好的,不想太麻烦。结婚是自己过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

          一项项得力措施,把群众人情消费负担降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随着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环境风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成为共识,让乡村文明之风吹拂心田,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供稿:贵州省文明办 贵州文明网)

        365app下载安装官方免费下载_约彩365app下载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责任编辑:王 楠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