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卫忠" /> 鲍卫忠" />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app下载安装官方免费下载_约彩365app下载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鲍卫忠
        边疆法官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用生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敬业奉献
        云南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鲍卫忠,男,佤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2021年10月21日,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去世,年仅45岁。鲍卫忠先后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云南省政法英模。

          对党忠诚 信念坚定 他是佤山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鲍卫忠作为佤族法官,积极参加院党组学习研讨,组织党支部认真开展大学习、大研讨。他说:“我们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阿佤山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他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忠实践行着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使命。

          恪尽职守 任劳任怨 他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急先锋

          2015年8月,鲍卫忠带头认真梳理2013年以来结案的执行案件,清理出案款未全部执行到位案件41件,未执行到位案款总额300余万元。在他带领下,执行局自2015年以来办理854件执行案件中,无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发生。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和“云岭总攻”阶段,他带领干警奔赴一线,1095个攻坚“执行难”的日日夜夜,他熬白了头发,熬红了眼睛,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建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650件“钉子案”“骨头案”全部化解。

          一心为民 公而忘私 他是边疆各族群众的“老黄牛”

          在一个5000元的纠纷案件中,他带着干警6次到现场调解办理,用双语为当事人释法明理,并借助特邀调解、村组人员、民族长者等多方力量反复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只为在执结案件基础上尽可能化解双方矛盾积怨,促成案结事了人和。

          2019年以来,鲍卫忠带领党员干部领走村串寨深入农户家中,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在每年春节期间深入挂钩村走访慰问,把党的关怀传递到党员群众心里。为让有限的司法救助金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对每位申请人他都一一审核、认真走访、反复斟酌,尽力为其争取和办理救助手续。在他任职期间,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2021年10月21日下午发病前,他还在工作群里叮嘱执行干警办理一起司法救助申请事宜,“司法救助快送过去!”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崇法尚德 清正廉洁 他是法官职业本色的诠释者

          工作以来,鲍卫忠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许,称赞他执法公正、心系百姓,称赞他为民服务、执法先锋,称赞他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他毕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官的职业本色,正如他生前笔记所写:“人生苦短,清心寡欲,爱恨随意,余生安好”。他做到了清正廉洁,也留下了一身清气。(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

        鲍卫忠" target="_blank">
        来源:云南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