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前俊,是画溪街道徐家浜村郭家村的村民,是一名党员,也是这次防疫战中的一名青年志愿者。
防疫前线的独腿“守门员”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他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随着疫情的发展,各类谣言四起,很多长辈由于信息不畅误信谣言,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并告诉他们任何有关疫情的信息以官方消息为准,不制造恐慌情绪。有我们政府和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更好阻断病毒传染源,全国各地纷纷设卡,对疫情严防死守。他主动报名参加村口卡点值班,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详细的询问和登记,并做好体温测量等各项卡口值守规范流程,做好村里卡口的“守门员”。在他看来,无论是上课还是值岗,同样都是站着,同样都是传播知识,然而对于他而言,在卡点当志愿者是比授课更困难的事。拦截,对于其他志愿者而言是件小事,但对于行动不便的胡前俊而言却不是易事,为了不漏过每一个想进村的人,每次轮到他值班的6小时,即便手掌肩膀很疼,他都一直坚守着。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值班的时候就不想让他们把他当成残疾人对待,就倚靠在村口的桌子稍微休息一下,因为他想大家都是这样坚守在自己岗位,他也不能落后,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看似非常简单的工作,执行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除了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也还需要非常大的耐心,有些人对于出入登记很不满,觉得自己并没有接触什么人也不会携带病菌,甚至会想要强行闯入。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信息不畅通,对这次疫情严重情况认识不足,出门不带口罩随地吐痰还乱串门,对劝阻工作也是很不配合。还有些想要回村里子女送点吃的。对于熟悉的人,他们会打感情牌,想要放松出入管控。由于村里大多是长辈,作为晚辈,胡前俊一开始对于防疫知识的“授课”并不顺利。然而他却不曾气馁,每天依然坚持走20分钟的路程来到卡点,将教书的耐心用在了老人们的身上。胡前俊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跟他们解释和沟通,最终赢得了他们的理解,有些还是很不情愿,但是也支持和配合他们的工作了。他和志愿者们会觉得这份工作很值得。能为村里也为这次防控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感到很幸福,他说“我只是站在疫情防疫战线的普通人,有我们广大医护人员在一线与病魔顽强做斗争,有我们这些千千万万同心协力的守护者,有我们“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中华精神。我相信,我们终究会战胜这次疫情,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隐形双翼”的奋斗少年
7岁时,胡前俊因意外右腿截肢,人生从那一刻变得昏暗。住院期间,因为交不起医疗费,面临停药。父母为了凑集医药费四处奔走求人,在家庭陷入绝境时,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的捐助挽救了他和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黑暗中出现了一丝光明,他说,自己的第二次的生命是许许多多不认识的陌生人给予的,他要更加珍惜。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懂得感恩,将来回报社会。感恩的心在他年幼的心灵中扎根发芽。大学时,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有志愿者服务的地方,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大学期间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时间共计400多小时。
虽然只有一条腿,但是他走路速度很快。他说,自己已经比别人落后很多,要走得更快才能在追赶上大家。身体残疾不代表人格和精神疾病,他凭借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在许多方面他都做得比别人好。学习上他不甘落后,从刚进高中全校排名700多,到后来全校前五十。从普通班进到实验班,一步一个脚印。大学期间更是年年获得专业奖学金和其他各类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省里面的比赛,大学四年获得的各类荣誉整整装满了一箱。
大学期间,他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疫情发生,村村封路设卡,他冲锋在前。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困难,共产党员先上。
三尺讲台上的辛勤园丁
毕业后,胡前俊选择成为一名教师。虽然大学是历史学专业,但因为非师范出身,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来校第一年就肩负起两个年级四个班的课程,压力着实不小,秉承“宁缺毋滥”的精神,他早上7点到校,晚上11点才走。别的老师花一天备课,他常常需要两三天才能备出一节课,同事劝他不要这么认真,他说,自己心里那关过不了。
经常,自己辛苦备的课一节课就上完了,新课程还来不及准备。那段时间他很焦虑,时间在拼命催赶着他,为了不耽误课程,他经常加班到一两点。这一年他吃住都在学校,学校成了他“第二个家”。
但他依然觉得不够,上课中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他跑去听了师父一年的课,这期间让他豁然开朗,萦绕在心头的很多问题解决了,上课也更有条理。有时趁着长中老师开课,他会跑过去听课“偷师学艺”。每一次听完课,他都回来仔细思索回味,再结合自己的备课不断修改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直到现在,他还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备课,只为精益求精。“当了老师才知道,什么叫磨课”他说。
艺高班级不多,但是学生数量很多,常常四个班作业一起交上来,批改作业成为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他曾笑说“吃完早饭过来批作业,批完就吃中饭了”。在每一次的批改作业中,他会及时记录下学生作业情况,对好的学生表扬和鼓励,对基础差的同学,他会把学生叫过来耐心讲解,倾听他们的想法。对学生还不能掌握的知识点,课堂讲解作业时会再次进行巩固,虽然很累,但是他说,通过批改作业,老师更加清楚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情况,才能教好学生。
这一年,是艰新的一年,但正是极具挑战的一年,让他迅速成长、完成蜕变。
第一天上课,前俊就给自己定下两个要求:不早退、不拖课。每节课他都会提前到教室,而要做到不拖课就必须要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生专注力成为了他又一大亟需解决的课题。
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作为年轻教师,学生愿意亲近,而这更能让他了解学生,发现问题,也更有利于对症下药。现在学生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流行词成为学生们口头禅,前俊时常留意并将其融入课堂,在讲到一些历史事件时还将一些相关小故事穿插引入,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们积极性。艺高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前俊也注重循循诱导,针对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他会给学生梳理一个知识框架,让学生将这个框架内容充实起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一遍遍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中,老师逐渐“放手”,将更多主动性和自主性交给学生,学生不仅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一位袁姓学生,非常喜欢历史,但是每次考试材料题总是拿不了高分而苦恼,前俊主动找来他,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给学生梳理讲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每一份试卷每一次答题让学生先将他的解题思路,指出问题与不足,经过一个半月的梳理,材料题从最初的11分到最后拿36分(满分40),该同学在最后的选考中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付出终有回报,他的历史课堂变成了传播知识、天马行空的历史舞台,学生们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他也成为了学生口中亲切的“老胡”。很多学生都记得他的生日,给他送上生日祝福和蛋糕;毕业好几年的学生还经常联系他,说起大学的历史课就想起了“老胡”,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回来看他,这些点点滴滴,他都记在心里。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全国抗击疫情的氛围下,胡前俊充分发挥自己“人民教师”的师德,主动充当起志愿者,与其他青年志愿者及徐家浜村的村干部们一起为居家儿童提供在线网上作业辅导,疑难解答等,帮助打印各类学习资料,为孩子们在家学习提供服务,受到村民一致好评。